31-08-2023
香港專利發明申請年均增長4.7% 勝全球平均值
工總與生產力局發表《香港專利分析研究》報告
香港工業總會(「工總」)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轄下的資助計劃部,今日發表由工業貿易署轄下「工商機構支援基金」資助、歷時約兩年完成的首份城市級別的《香港專利分析研究》(「報告」)。發布會榮幸邀得知識產權署副署長曾志深擔任主禮嘉賓。
報告指出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全球的專利合作條約專利發明申請(簡稱「PCT發明」)[1]每年穩步增長,累計增長18%。期內,全球創新來源頭三位分別是美國、中國內地及日本,香港則以5,738項PCT發明排行第24名,以每百萬人口擁有764項PCT發明計,排第12名。
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香港創新者PCT發明的平均年增長率為4.7%,略高於同期全球創新者的PCT發明的4.5%增長率。其中,香港的專利申請數量在生物技術及製藥領域展現了高速增長,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分別錄得166.7%及122.2%增長。期內,香港在電子領域中的數位通訊方面,專利申請數量也錄得133.3%的高速增長。
在《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背景下,報告呈現香港和全球在近十年的專利活動和科技創新的趨勢,目標是幫助本地企業識別未來技術發展的藍海,從而支援本地企業業務和創新技術發展,並為推動香港專利制度、知識產權貿易,以至創科產業發展,提出具體政策建議。
主禮嘉賓知識產權署副署長曾志深表示,《香港專利分析研究》是本港首份城市級別的香港專利分析研究:「確立知識產權的法律權利是進行知識產權貿易的基礎。2022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已提出短中長期的路線圖及多方面措施,進一步推動香港發展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當中的重點正包括強化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制度的保障。香港工業總會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分別積極籌辦及執行是項專利分析研究,體現前者具前瞻視野及後者在業界所承擔的獨特角色和協作能力。」
工總副主席劉燊濤致辭時指出,專利申請對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提高及保障公司無形價值、吸引投資者等十分重要,建議政府應該多向中小企宣傳:「針對中小企對專利申請的資源不多,近年政府已提供一系列措施協助企業尋求知識產權保護,工總期待當局為企業提供更便利的專利申請提交程序,並增加對中小企的宣傳及培訓,鼓勵企業將專利申請併入研發計劃,保障自己的知識產權。」
[1] 《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是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專利註冊制度,截至2023年,條約有157個締約國。根據條約,申請人只須以一種語言及一套表格(連同相關費用)提交「國際申請」,就無須再向不同國家及/或地區提交個別專利申請。
圖一:知識產權署副署長曾志深(中)、工總副主席劉燊濤(左二)、工總總裁陳心愉(右二)、生產力局首席營運總監林芷君(左一),與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 及前生產力局主席林宣武(右一)於台上合照。
圖二:知識產權署副署長曾志深。
圖三: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燊濤。
圖四:香港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李亞虹博士。
*按此下載高清圖片
**報告全文可按此下載
傳媒查詢
電話:2732 3156 / 2732 3154
電郵:media@fhki.org.hk